当前位置:疙瘩小说>都市言情>嗣子荣华路> 第四百五十六章 殿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六章 殿试(1 / 2)

杜尘澜觉得这题实在难以作答,只需进入官场,所有的士大夫都或多或少会产生欲望,对权势、对钱财、对美色,不一而足。

人非圣贤,七情六欲乃是常情,又如何能抵御得了那些诱惑?然而,有欲望却并不能让你肆无忌惮,不择手段。

人之所以为人,便是能约束自己,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否则岂非与畜生无异?

读书人饱读诗书,学习圣人之道,便是为了更好地约束自己。士大夫也都是读书人,常被圣人之言熏陶,然而当他们违背自己的道德,冲破自己的约束之时,往往比一般人更为出格。

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所有的官员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私心甚重,自然会将朝廷和皇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后,皇上或许是对朝中的乱象有感而发。

那些官员只想追名逐利,你来我往,暗下黑手,对皇上和朝廷又能有多少真心?然,此事有解吗?

不!杜尘澜认为无解。将才所言,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贪念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该如何舍弃?若能无欲无求,那早已成了圣贤。

如今朝中,清廉之官并非没有,但寥寥可数。而这样的官员,在朝中可有地位?皇上可能重用?

非也!他们只会受到同朝为官的官员排挤,甚至连皇上的面都见不着。

旁人三年任期满就能高升,然而你若是不同流合污,那就一辈子挪不了窝。更甚至,哪日见你碍眼,你又毫无根基,那便只能给别人腾地方了。至于你最后的归处,想来只有闲云野鹤。

若拿世家举例,那就更不可能了。世家之中,哪有清廉的官员?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世家,自然少不了人情往来。

皇上此言,杜尘澜结合时政,私以为会有怨愤的情绪在里头。但对杜尘澜来说,这恰恰是皇帝无能为力的表现。

当然,杜尘澜也并非觉得这些官员所作所为是为正确。但这是人性,谁都无法改变。

当你身处这乱象之中,你能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

身为帝王,权衡之术十分重要。只要朝中互相牵制,皇上掌控大局,不说高枕无忧,也不会如现在这般被动。如今朝中看似三足鼎立,其实这对皇上是有好处的。

当年那摄政王一家独大,就连皇上都要仰其鼻息度日,怎一个惨字了得?若是让皇上直接与摄政王对上,那便只有吃亏的份儿,也容易疲累。

既然如此,不若再扶持一方,让其双方互斗,皇上坐收渔翁之利才是最好的办法。而朝中三足,却有一足出于弱势。

这一足并非指皇上,而是指楚王一脉。楚王一脉不敢明面上使计,只敢暗地里下手,这就造成了明面上还是皇上与摄政王对立。

摄政王势大,这等局势对皇上自然不利,因此皇上也时常觉得疲惫与棘手。而楚王一脉又隐于暗处,时不时地进来搅个浑水,吃尽了好处。

杜尘澜之前仔细分析过,皇上如此被动,便只有两个法子解决暂时的困境。一是想方设法将楚王一脉引到明处,这才有三足鼎立的意思。

就如之前那次边关冒领功勋和奖赏一事,爆出了楚王和太后一脉的野心,还让他们损失了不少势力。日后,便可效仿此法,想方设法将楚王一脉拖到明面上。

然而,据杜尘澜所知,此事却非皇上的手笔,而是摄政王为了日后做打算,想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势力,顺便将了楚王和查太后一军而已。

且又为皇上表了忠心,偏偏皇上还得表彰摄政王。纵使皇上能安慰自己,楚王一脉损失了不少,是大好的事儿,但最后从填补上的官员来看,皇上也没占着多少便宜就是了。

摄政王一出手,就将楚王一脉拔出萝卜带出泥,元气大伤,可见摄政王确实能力非凡。

二是扶持一方势力,并不一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