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疙瘩小说>都市言情>捡漏> 1328 怪人怪要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28 怪人怪要求(3 / 4)

骨舍利的供奉品放入地宫时,为了减少瓷器之间的摩擦碰磕,用了有仕女图墨迹的纸来包裹。

没想到历经千年,纸张已成灰片,但纸张上的仕女图案印痕却保留下来,这不但为研究唐代绘画了实物资料,还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侈口秘色瓷碗外壁仕女图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显示出高超的瓷器装饰创新工艺在地宫《物账碑》中又提到了

“内二口银棱”,它们到底是指哪两件秘色瓷呢?地宫中出土的秘色瓷,12件为素面青釉秘色瓷器,只有两件为样式、纹饰相同的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其中一件碗口沿为五瓣葵口,碗身斜腹,高圈足。碗内壁施青黄釉,釉质滋润,开片细碎。

碗外壁髹深蓝色漆,并有平脱雀鸟团花5朵,纹饰鎏金。两碗口、底沿均包有银棱。

高82厘米、深71厘米、口径237厘米,重596克。此两碗无疑就是

“内二口银棱”碗了。碗外壁的雀鸟团花纹饰纤细繁缛,刻划精细入微,外观雍容华美,富丽堂皇。

其中,每朵团花上的雀鸟比翼双飞,富于自然情趣,一副春意盎然、花香鸟语的景象跃然在眼前。

其图案设计大气饱满,寓意祥和,工艺酷似今天的窗花剪纸技艺。虽是平面设计,却在碗壁的曲线映衬下巧妙而富于变化,显得动感十足,有呼之欲出的立体感。

像这种以花卉雀鸟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在盛唐十分流行,大多比喻夫妇美满幸福之意。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这种金银装饰瓷器的工艺做法是先按照设计要求镂刻出雀鸟团花纹银箔纹样并鎏金;再把此纹样粘贴在黄秞秘色瓷碗的外壁上,髹漆盖住纹样;最后,研磨

“推光”直到雀鸟团花纹样显露出来并与碗壁黑漆厚度平齐而融为一体时,即为

“金银平脱”。据《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就有金平脱犀头匙筋、金银平脱隔馄饨盘、平脱着叠碟子及金平脱装妆具玉合盒,金平脱铁面椀碗等物品。

又有《唐氏肆考》记载唐末前蜀王王建,报送

“朱梁”后梁太祖朱全忠的信物中就有金棱碗。王建在信中说“金棱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响。”这就证明金银平脱在唐代极为盛行,并且在五代已有用金银装饰秘色瓷的工艺了。

日本正仓院收藏有我国唐代的金银平脱铜镜、木琴、皮箱等,但就是没有金银平脱瓷器。

所以这两件出土的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它们独具匠心,完美地将

“金银平脱”装饰在如冰似玉的秘色瓷上,是陶瓷史上一次重大的装饰工艺创新,在我国乃至世界考古发掘中也属首次发现。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纹饰八棱净水秘色瓷瓶为《物账碑》记载秘色瓷之

“遗漏之物”八棱净水秘色瓷瓶出于地宫中室内。其造型十分优雅,端庄规整,釉色晶莹,胎质细密。

瓶颈细长,直口,圆唇,肩部圆隆,腹呈瓣瓜棱形,圈足稍外侈。在瓶颈与瓶身相接处装饰有相应的八角凸棱纹三周,呈阶梯状。

通体施明亮青釉,有开片。足底露胎,胎色浅灰而精致细密。高215厘米、最大腹径11厘米、口径22厘米、颈高11厘米,重615克。

在发掘时,瓶口覆有一颗大宝珠,瓶内装有29颗五色宝珠。遗憾的是这么精致的瓷瓶在《物账碑》中竟没有记载。

后经专家鉴定,瓷瓶的釉色、胎质与其他秘色瓷完全相同,应该算在秘色瓷的行列之中。

再从佛教的仪轨看,此瓶出土时内有宝珠,应属于密教的供养器

“五贤瓶”

“五宝瓶”之类。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