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疙瘩小说>历史军事>苟个富贵盈门> 第二四零章 临行安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四零章 临行安排(1 / 2)

安西,也就是后世的南疆,那是徐义记忆中的棉都,是棉花产业的圣地。

并且,徐义还知道,那里盛产石油,还有和田玉。在这个时代,安西还是大盛西出的要道,是大盛朝商贸往来最为频繁的通道。

至于所谓的外敌,所谓的回鹘、回纥、吐蕃等等,甚至说大食、大秦,在徐义看来,真不是什么事。

不管是战力还是利益,他觉得处理好这些烦扰都是很简单的事。

最为关键的,徐义还是考虑即将爆发的内乱,他还没想好自己该如何处理。

徐义现在还不具备从根子上杜绝内乱的能力和地位,却又不想就这样看着发生,回避或许是最好的应对措施了。

不破不立,针对目前大盛朝军制上的弊端,节度使制度的成型,徐义推广火器,已经算是尽力为朝廷控制地方尽力了。

而朝廷的各方势力搅和,导致了火器推广未能成型,也就注定了原本的内乱还会发生。

徐义自以为,很可能地方节度府拒绝火器推广,本就是考虑到了火器推广之后会受到朝廷节制的因素。

或许一开始地方节度使是拒绝徐义往他们的军伍中掺沙子,最终导致了朝廷节制地方军伍的谋划失败。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势吧。

徐义一直就是尽力而为的想法,并没有真的要怎样去下死劲。

心里还有一点念头,那就是出现安史之乱原本的轨迹,才有自己力挽狂澜的机会,才有杨玉环脱离皇室的可能,才有所谓不破不立的基础。

针对如今节度使制度的利弊,在信安王李炜离世前,徐义曾经偶尔提过,李炜不予置否······李炜就曾经是地方军伍的绝对领导者,可他忽略了并不是所有的武将都有他那样对大盛朝的忠心。

而李炜对于圣人的权威有绝对的信任。

那一次的话题,很简短,很随意,就那样过去了。

同时,针对如今朝廷节度使制度的利弊,徐义和崔涣也有过交流,甚至还是和崔家诸多有官位的人一起闲谈。

“大盛朝的底蕴,还不到可能导致改朝换代的程度,所谓内乱,无非就是一些地方藩镇的叛乱。只要朝廷存续,所谓的叛乱就无法成势······”

“圣人虽不敢说是什么千古一帝,不敢说是什么圣君,可毕竟算是励精图治,拔乱反正,将大盛带进了一个繁荣昌盛的通道上,所谓的叛乱,终归是成不了什么事。”

“不管从世家,还是勋贵,都没有推翻李氏王朝的念头,整个王朝的权利阶层,都认同皇室统治,不存在改朝换代的基础······”

“危言耸听了。军功爵的沦落,是时代发展的原因,军制改变也是为顺应时代,顺应大盛朝边疆防御的需要。”

“这是藩镇,不是诸侯,即便真的发展到了诸侯那一步,也未必就是坏事······”

对于这样的论调,徐义没有辩驳,崔家的论调,或许代表着整个世家的观点。

徐义有点阴暗的想过,或许对于这些世家而言,社会的动荡也是他们重新走上王朝核心的契机。

大盛以前,说白了,王朝的更迭,更多是由世家来发动的,也就是说,王朝的改朝换代,是由世家主导的。

在世家的眼里,没有他们主导,王朝就不存在更迭的可能······

所以,徐义在崔家以及他拉拢的那些世家人脉中,并没有得到助力。就徐义这样小胳膊小腿的,真的不认为自己有阻挡整个大趋势的能力。

所以,徐义想离开长安,想避开内乱的焦点。

或者说,徐义也是有私心的。后世对于郭子仪的评价之高,徐义是清楚的。可郭子仪之所以能在后世流芳千古,便属于应运而生。

或许,几年后安史之乱将会是徐义这一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